1、事故風險分析
(1)淹溺事故類型:由于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等,作業人員墜落水中發生淹溺事故,分為在河道、水庫等水域或泥漿池中淹溺事故。
(2)淹溺事故的危害程度:人淹沒于水中,因大量的水或泥沙、雜物等經口鼻灌入肺內,造成呼吸道阻塞,引起窒息,缺氧,致人神志不清、昏迷甚至死亡。
(3)事故征兆:人落水后,不會游泳者在水中掙扎;會游泳者因手足抽筋或者淺水而造成頭部損傷而不能自救。
2、應急組織及職責
2.1應急領導小組
組長:王如磊
副組長:蘇新良、劉清星、張友川
成員:王芳、王學峰、劉景生、崔清磊、張玲、韓金民
2.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
(1)組長職責:統一指揮淹溺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,調配應急資源,確保應急物資及時到位;
(2)副組長職責:協助組長組織開展淹溺事故現場處置工作,負責安排車輛和人員護送受傷人員到醫院治療;
(3)成員職責:在組長的統一領導下,做好搶救傷員、現場警戒、事故報告、通訊保障等工作。
3、應急處置
3.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
(1)發生淹溺事故后,現場人員應及時報告應急領導小組;
(2)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,立即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、車輛迅速趕赴現場,按照本處置方案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工作。
3.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
(1)自救:落水后,應保持冷靜,切勿大喊大叫,以免水進入呼吸道引起阻塞和劇烈咳嗆。應盡量抓住漂浮物如木板等,以助漂浮。雙腳踩水,雙手不斷劃水,落水后立即屏氣,在掙扎時利用頭部露出水面的機會換氣,再屏氣,如此反復,以等救援。
(2)水上救助:對筋疲力盡的溺水者,搶救人員可從頭部接近;對神志清醒的溺水者,搶救人員應從背后接近。用手從背后抱住溺水者的頭頸,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,游向岸邊。
(3)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,同時向公司應急小組報告。不會游泳時,立即用繩索、竹竿、木板或救生圈等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。
(4)溺水者被搶救上岸后,迅速設法如用手指摳出淹溺者口、鼻中的污泥、雜草或嘔吐物,以保證氣道暢通。使溺水者吐出吸入的水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,心跳停止者施行胸外心臟按壓。
(5)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取得聯系,詳細說明事故地點、嚴重程度、聯系電話,并做好接應工作。
3.3事故報告
(1)發生淹溺事故災害后,現場人員或目擊者應在第一時間報告現場安全員及應急領導小組。
(2)報告內容包括:
1)災害發生的時間、地點以及現場情況;
2)災害發生的簡要經過及原因的初步判斷;
3)已經造成的人員傷亡、財產損失及采取的現場處置措施;
4、注意事項
(1)若未受過專業救人訓練或未領會水中救生方法的人,切記不要輕易下水救人。謹記一點,會游泳并不代表會救人。
(2)要防止搶救人員被溺水者死死抱住,而雙雙發生危險。
(3)在水中發現淹溺者已昏迷,可在拖泳過程中向淹溺者進行口對口吹氣,邊游邊吹,爭取搶救時間。
(4)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,如車輛、救生衣或救生圈、擔架、氧氣袋等。
(5)溺水現場的救援結束后,應警戒及收集資料,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。
淹溺事故現場處置關鍵要素
事故類別 |
淹溺事故 |
事故特征 |
1.淹溺事故類型:由于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等,作業人員墜落水中發生淹溺事故,分為在河道、水庫等水域或泥漿池中淹溺事故。 2.淹溺事故的危害程度:人淹沒于水中,因大量的水或泥沙、雜物等經口鼻灌入肺內,造成呼吸道阻塞,引起窒息,缺氧,致人神志不清、昏迷甚至死亡。 3.事故征兆:人落水后,不會游泳者在水中掙扎;會游泳者因手足抽筋或者淺水而造成頭部損傷而不能自救。 |
應急組織 |
組長:王如磊 副組長:蘇新良、劉清星、張友川 成員:王芳、王學峰、劉景生、崔清磊、張玲、韓金民 |
應急處置 |
(1)發生淹溺事故后,現場人員應及時報告應急領導小組; (2)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,立即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、車輛迅速趕赴現場,按照本處置方案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工作。
應急救援聯絡電話 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:0543-7316995 公司安全科長電話:15169992323醫院聯系電話:120 |
注意事項 |
1.若未受過專業救人訓練或未領會水中救生方法的人,切記不要輕易下水救人。謹記一點,會游泳并不代表會救人。 2.要防止搶救人員被溺水者死死抱住,而雙雙發生危險。 3.在水中發現淹溺者已昏迷,可在拖泳過程中向淹溺者進行口對口吹氣,邊游邊吹,爭取搶救時間。 4.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,如車輛、救生衣或救生圈、擔架、氧氣袋等。 5.溺水現場的救援結束后,應警戒及收集資料,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