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事故風險分析
1.1事故類型
食物中毒按病源分為四類:細菌性食物中毒;有毒動、植物食物中毒;化學性物品中毒;真菌毒素中毒。
(1)細菌性食物中毒
食堂采購的食物材料、加工的食品或場區飲用水如果被細菌感染,產生大量毒素,則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。
(2)有毒動、植物食物中毒
如果食堂對食物的加工、烹調不當,沒有把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質清除干凈(如發芽土豆、黃花菜、沒煮熟的四季豆等);或員工誤食未經特別加工的原本就有毒的物質(如毒蕈、河豚魚等),則易引起有毒動、植物食物中毒。
(3)化學性物品中毒
在制作、運輸、貯存食品、飲用水的過程中,如果不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程,混入有毒的化學物質(如農藥、金屬及其它化學物質),或投機破壞分子投毒,皆能引起化學性物品中毒。
(4)真菌毒素中毒
真菌易在谷物或其它食品中生長繁殖,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,一般烹調方法難以破壞食品中的真菌毒素,真菌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。
1.2事故可能發生區域
公司食堂、項目部食堂。
1.3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
食物中毒事故直接威員工身體健康,中毒者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頭痛、腹痛、四肢麻木、心慌、發熱、腹瀉等癥狀;重者還可能出現出汗、幻聽、幻覺、流涎、脫水、抽搐等癥狀,甚至休克或死亡。同時,事故會給本公司造成直接及間接經濟損失。
2、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
2.1應急領導小組
組長:王如磊
副組長:蘇新良、劉清星、張友川
成員:王芳、王學峰、劉景生、崔清磊、張玲、韓金民
2.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
(1)組長職責:統一指揮食物中毒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。
(2)副組長職責:協助組長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工作,負責核實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中毒人數,對已離開現場的就餐人員,及時告知應采取的措施。
(3)成員職責:負責對事故發生的原因和嚴重性做出初步判斷;負責保護事故現場。
3、處置程序
(1)發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立即對中毒者采取現場急救措施;
(2)撥打120,或安排送就近醫院治療;
(3)清點與中毒者同時就餐的人員,告知應采取的措施;
(4)保護事故現場。
4、處置措施
4.1現場急救措施
(1)催吐:如果進食的時間在1~2小時前,可多喝水或稀鹽水以稀釋毒素,用手指和筷子、湯勺等刺激喉嚨進行催吐,減輕病情;
(2)導瀉:如果病人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時間己超過2~3小時,但精神仍較好,則可服用瀉藥,促使受污染的食物盡快排出體外;
(3)解毒: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、蝦、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,可取食醋100毫升,加水200毫升,稀釋后一次服下;
(4)讓患者喝少量葡萄糖或糖水,補充體液,防治中毒者脫水導致休克。
4.2現場保護措施
(1)劃定警戒區,疏散人員,封閉所有就餐場所和食堂操作間,禁止無關人員入內;
(2)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,對己帶出現場的應及時追回;
(3)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、用具以及所涉及到的原始資料(菜單、酒水單等)。
5、事故報告
(1)發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事故現場人員或知情者應在第一時間報告應急領導小組。
(2)事故報告內容包括:
1)事故發生時間、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;
2)事故原因初步判斷;
3)已經或者可能造成的中毒人數;
4)已經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。
6、注意事項
(1)救援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,盡量使其安靜,避免精神緊張;
(2)病人送往醫院時,應先安排重癥者、其次輕癥者;與中毒者同時進過餐的人員也應安排到醫院診斷;
(3)待事故處理完畢后,對食品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。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,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。
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關鍵要素
事故類別
食物中毒事故
事故特征
食物中毒事故直接威員工身體健康,中毒者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頭痛、腹痛、四肢麻木、心慌、發熱、腹瀉等癥狀;重者還可能出現出汗、幻聽、幻覺、流涎、脫水、抽搐等癥狀,甚至休克或死亡。同時,事故會給本公司造成直接及間接經濟損失。
應急組織
組長:王如磊
副組長:蘇新良、劉清星、張友川
成員:王芳、王學峰、劉景生、崔清磊、張玲、韓金民
應急處置
(1)發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立即對中毒者采取現場急救措施;
(2)撥打120,或安排送就近醫院治療;
(3)清點與中毒者同時就餐的人員,告知應采取的措施;
(4)保護事故現場。
應急救援聯絡電話
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:0543-7316995
公司安全科科長電話:15169992323醫院聯系電話:120
注意事項
(1)救援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,盡量使其安靜,避免精神緊張;
(2)病人送往醫院時,應先安排重癥者、其次輕癥者;與中毒者同時進過餐的人員也應安排到醫院診斷;
(3)待事故處理完畢后,對食品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。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,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