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,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,国产精品人妻一区夜夜爱,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

首頁 » 應急管理 » 應急管理

應急管理

地震專項應急預案

1、編制目的

為了加強公司的應急響應及處置能力,在遭遇地震災害時,使地震災害應急能夠協調、有序和高效進行,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施應急救災并迅速防止受災擴大,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,降低社會影響,現結合實際情況,特制定本應急預案。

2、編制依據
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》、《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及有關規(guī)定。

3、適用范圍

本預案適用于濱州市沾化區(qū)水利工程公司可能發(fā)生的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。

4、災害分級

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、重大、較大、一般四級。

4.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(Ⅰ級)造成3人以上死亡(含失蹤),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占地震發(fā)生地省(區(qū)、市)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%以上的地震災害。當人口較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7.0級以上地震,人口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6.0級以上地震,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。

4.2重大地震災害(Ⅱ級)造成5人以上、3人以下死亡(含失蹤)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。當人口較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6.0級以上、7.0級以下地震,人口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5.0級以上、6.0級以下地震,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。

4.3較大地震災害(Ⅲ級)造成10人以上、5人以下死亡(含失蹤)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。當人口較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5.0級以上、6.0級以下地震,人口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4.0級以上、5.0級以下地震,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。

4.4一般地震災害(Ⅳ級)造成2人以下死亡(含失蹤)或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。當人口較密集地區(qū)發(fā)生4.0級以上、5.0級以下地震,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。

5、危險程度分析

地震災害包括地震對工區(qū)產生直接破壞形成的災害,以及地震過后由于地震原因引起滑坡、泥石流、崩塌、施工供水供電中斷、建筑物損毀等次生災害。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都可能導致人員生命財產損失,具體如下:

5.1對人員及生活設施的影響

地震災害可能直接造成人員傷亡,還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引起通訊設施、互聯網絡中斷,水廠、電廠和各種管線被破壞造成大面積停水、停電,衛(wèi)生狀況惡化造成疫病流行等次生災害。

5.2對道路交通的影響

受地震災害的影響,可能會導致局部塌滑以及滾石下落等現象,導致中斷交通、洞口封堵。

5.3對工程的影響

地震可能導致各類地面建筑、構筑物震損。受地震災害的影響,可能會導致地下工程結構局部不穩(wěn)定,出現表面裂縫、滲漏水量異常、坍塌等現象。

5.4引發(fā)次生災害

在地震的作用下,工程邊坡、自然山坡如出現局部變形,在震后雨水的沖刷、浸泡下,有可能進一步產生局部的失穩(wěn)。地震產生的崩塌、滑坡的松散物質以及地震破壞的渣場等可能形成泥石流的物源,在不利條件下,可能產生較大規(guī)模的泥石流。受地震影響,可能破壞儲運設備,使儲罐或管道等設備物料泄露,易引起火災、中毒,甚至可能造成對水源污染。

6、應急指揮機構

6.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

組長:王如磊

副組長:蘇新良、劉清星、張友川

成員:王芳、王學峰、劉景生、崔清磊、張玲、韓金民

職責:負責人身傷亡事故救援工作的決策、組織、協調,參與現場統一指揮,統籌安排人、機、財、物等資源的合理配置,確保在救援過程中能快速反應、有效應對,最大限度的減少人身傷亡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
6.2應急處置工作組

(1)搶險救援組

組長:王學峰

成員:王明杰、劉泮、張迪、李忠杰

(2)醫(yī)療救護組

組長:劉景生

成員:孫娜娜、鄧杰、王闖、李云波

(3)警戒疏散組

組長:崔清磊

成員:王朋、徐曉、毛清利、王帥

(4)后勤保障組

組長:韓金民

成員:韓井岱、張士江、劉振明、孫偉

7、預防措施

7.1洞室開挖后應及時進行支護,棄渣、施工材料不得堆放于邊坡陡崖上方或堆放過高。

7.2臨建設施應充分考慮其抗震性能,并在基礎施工及安裝過程中嚴格按照方案執(zhí)行。

7.3有效組織開展對營地及現場的防震檢查,抓好民技工住房清查工作,防止民技工外租住房現象。

7.4加強地震知識和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,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日常工作,提高全體員工防震救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。

8、應急處置

8.1信息發(fā)布

在收到臨震預報或地震速報后,須立即將信息轉發(fā)至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各項目部。

8.2前期處置

公司在收到地震預報或速報信息后,須根據可能發(fā)生的地震級別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情況,組織人員疏散、撤離。

8.3避險部位及注意事項

8.3.1避險部位

(1)洞室內作業(yè)人員盡可能選擇開挖支護完成的部位、盡量選擇地質條件穩(wěn)定段為避險場所。

(2)洞室內高處作業(yè)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(yè),下到地面選擇洞室已完成斷面支護的部位作為避險場所。

(3)營地、指揮中心及鋼筋加工廠等區(qū)域人員就近選擇空曠場地避險。

8.3.2避險注意事項

(1)洞內人員應靠邊避險,選擇部位須避開洞室掉塊、噴射混凝土裂縫及不良地質洞段。

(2)硐室進出口人員撤離過程中注意觀察邊坡滾石情況,如發(fā)生邊坡坍塌阻斷撤離道路現象,應就近選擇開挖邊坡已支護段區(qū)域避險,并隨時觀察邊坡穩(wěn)定情況。

(3)洞外避險應遠離陡坡、陡坎、樓房等區(qū)域。

(4)避險人員應分散安置,避免人員集中。

8.4應急處置程序

8.4.1臨震應急處置

(1)地震預報等級低于工程建筑物及住房抗震能力:

①應急領導小組相關作業(yè)隊負責人合理安排各工區(qū)現場作業(yè)任務,盡可能避免臨震期間開展不良地質洞段的施工作業(yè)。

②各部門、作業(yè)隊、施工班組負責做好所屬人員安撫工作,防止地震預報信息造成人員恐慌引發(fā)社會治安事件。

③辦公室負責對辦公樓及職工、民工住房開展全面檢查,保障人員住房安全。

(2)地震預報等級高于工程建筑物及住房抗震能力:

①應急領導小組組根據地震預報提前24小時組織人員、設備撤離,并對本單位施工區(qū)予以封閉。

②各部門、作業(yè)隊、施工班組負責做好臨震期間所屬人員安撫工作,防止地震預報信息造成人員恐慌引發(fā)社會治安事件。

③后勤保障組對辦公樓及職工、民工住房開展全面檢查,并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檢查結果。必要情況下,報請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在安全區(qū)域搭設臨時應急避險場所。

8.4.2地震災后應急處置

①地震災害事故發(fā)生后,項目所屬各單位須迅速對本單位所屬人員進行清查,檢查各責任區(qū)域及住房受損情況,對災后危險部位進行封閉。

②如發(fā)現人員傷亡,知情者要以最快的方式與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聯系,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采取適當方法搶救傷員至安全地帶,然后保護好現場。

③地震發(fā)生后,各專業(yè)小組負責人及成員無論是否接到事故信息,須立即自行到達營地外籃球場集合,進入緊急待命狀態(tài)。

④各作業(yè)隊施工負責人在地震發(fā)生后應及時向信息聯絡組報告地震受災情況,信息聯絡組將信息匯總后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。

⑤根據應急領導小組指令,各專業(yè)小組按照分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,展開救援行動,避免事件進一步擴大。信息聯絡組及時與所需外援急救單位聯絡,請求支援援助。

⑥災情發(fā)生后,事故單位必須立即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簡要報告現場事故情況;公司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,立即向業(yè)主、公司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。

9、應急處置實施原則

9.1沉著冷靜、科學指揮的原則。

9.2先報告、及時施救的原則:災害發(fā)現人員須立即與公司現場管理人員取得聯系,報告災害情況,并組織周邊人員開展先期救援。

9.3救人為先的原則:搶險人員到達現場后,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,盡力搶救受險人員。

9.4無條件服從原則:受災現場周邊任何人員及設備須嚴格服從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調配。

9.5恢復施工前,必須由地震災害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對施工現場工作面及周邊區(qū)域檢查,在確認措施到位、安全可靠后恢復生產。

10、培訓和演練

公司可通過入場培訓、專項培訓等多種方式組織工程參建人員開展地震災害預警、應急處置知識培訓,增強全員災害預防能力,提高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水平。也可根據公司的安排部署組織演練,并對演練過程進行總結提高,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,加以改進。

11、發(fā)布實施

本預案自發(fā)布之日起執(zhí)行。

12、地震災情速報

(第   期)

報告單位(蓋章):         年    月    日   時    分

截止  年  月  日  時   分,收集的災害如下:

1.震感范圍:

2.人員死亡人,受傷人(可列出死亡人員的地點);

3.工程項目因地震影響情況:

4.設備、設施損失情況;

5.簡述房屋的破壞情況;

6.簡述通信、供水、供電、交通受損等情況;

7.員工生活狀況或安置情況;

8.其他情況(地震造成的社會影響,群眾情緒及政府救災情況等)說明。

 

速報人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批準人:

 

濱州市沾化區(qū)水利工程公司